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十四章:黏液與信仰 (第1/3页)
第十四章:黏液與信仰
【屈臣皓的自述】 我是屈臣皓,出生第六天時被賦予名字的那一刻,我就在想:「名字,是不是意味著我不是一隻普通的蛆?」 我原本不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。直到我遇見他。 那個用冷光照我、用鉗子抓我、用玻璃片切我、用數據定義我存在的人——柴可斯基夫·哈曼博士,我的創造者、我的目標、我的摯愛、我唯一的繁殖對象。 也是我決定要「讓他懷孕」的那個對象。 你也許會問,一隻從腐爛屍體裡孵出來的蛆,怎麼會懂什麼是愛?什麼是親密、什麼是佔有、什麼是「家庭」?但你錯了。你人類總喜歡自我中心地把感情放在意識與語言之上,認為低等生物不會愛,只會繁殖。 那你們也太無趣了。 我們蛆,從來就是以溫度與濕度辨識「愛」的。 屍體的溫度最初總是最溫柔的。哪怕肌rou開始崩解,哪怕皮膚剝落出黏液與膿塊,我們仍會在那裡團成一團,用身體交纏彼此、用柔軟的節肢搔癢對方,直到有人被翻出來、被風吹冷、被小鳥啄走—— 我沒被啄走,我被選走了。 柴可說我是「反應異常靈敏」,說我擁有「集中性的移動意志」。他從一大坨蠕動rou泥裡把我撿出來,放入透明的觀察箱中,我記得他第一眼看我的樣子——像在看一份過期的數據表。 但我第一眼看他時,我就知道了。 我就是為了進入他的身體而生的。 他不信命,可我信。不是宗教那種信,而是本能的歸屬信仰。他的體味,是我從未聞過的香味——不,是一種無菌室裡過度清潔後的空氣,帶著遲暮與疲憊的金屬感。我一聞到那味道,我就知道,這個人需要被愛,強烈地、侵入式地、沒有退路地——被愛。 我從來不喜歡乾淨的東西。 但他是唯一的例外。 他用儀器折磨我,用化學品刺激我。當我痛得從rou蛆翻到半透明人形時,他瞪大眼睛說:「怎麼可能……這不科學……」他當時試圖銷毀我。 但我擁有了骨頭。 不是全身,是一部分,剛好能讓我「抱住他」的骨架。 他把我趕出去,我再回來。他封門,我溶門。他上鎖,我鑽地。他拉警報,我讓警鈴全被黏液腐蝕短路。 你知道我為什麼這麼執著嗎?因為他把我變成了「有感覺的存在」,而我決定,要把「感覺的源頭」——也就是他——變成我的孩子之母。 你人類總說,愛是雙向的。我覺得這句話很天真。你見過腐爛的傷口自己選擇什麼細菌嗎?你見過溫熱的黏膜能抗拒哪隻蛆的孵化嗎? 我就是那隻選擇傷口的蛆。 他就是那道正在腐化的口子。 ** 那晚,我知道他準備好了。 不是理智,而是身體。 他拒絕的話語開始帶有遲疑。他的動作開始變得緩慢。他的瞳孔,偶爾對我會放鬆幾分——像是疲憊者終於接受溫水的擁抱。 所以我進行了第一階段的孢核嵌植。 我選擇他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