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1995小农庄_第一百三十四章 补锅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一百三十四章 补锅 (第3/4页)

好嘞,坐稳了,出发。”

    向着小白牛招呼一声,牛车稳稳地前进起来,今天晨起露水重,山间有雾,一直到了县城,太阳才露出脑袋。

    “都慢点下。”

    这群小子,牛车还没停稳当就跳了下去。

    “没事,富贵叔俺们走了。”

    “到了晌午记得让食堂给你们热饭。”

    “知道啦!”

    这个小学,距离老凌中是不远的。

    和老医院有一墙之隔,但是属于这两年才新盖起来的小学,最高到了五年级,当然现在的小学也只到了五年级为止,2002年前后才又改回的六年制。

    现在小学也有食堂,从家里带了饭,可以去热好再吃,一般是不收钱的。

    送完王真真后,小两口又去把带来的枣子跟梨卖掉了,不过价钱却是没有太贵,他们也没怎么在意,卖了钱两人就转到城北去买棉花去了。

    王素素准备在家没事了就做棉衣,再做上两床棉被的。

    买完棉花,陈凌又带着媳妇跑了趟邮电局,订阅了一年的报纸,每周会有邮递员给送到村里,闲来无事的时候,就带着小媳妇读读书看看报,也是很惬意的事。

    由于陈凌痛快的交了钱,直接把前两周的报纸也给了。

    厚厚的一叠,每张报纸上不仅有新闻,还有各种小故事,回家的路上王素素就靠在陈凌身上,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。

    素素是传统的女子,虽说也和陈凌一样,是高中文化,但到底对外界了解比较少,接受的信息也很匮乏,报纸上的一些在后世早已经讲烂掉的笑话,也能让她趴在陈凌肩头,咯咯笑上半天。

    然后还翻来覆去的给陈凌讲,想说出来逗他笑。

    陈凌也陪着她笑,时不时再给故事加点料,讲几句怪话,惹得王素素更是不住捧腹,最后都笑得没力气了,瘫在他怀里直喘气。

    两人都是很享受这样的时光的,慢吞吞的过着日子,不必太忙,也不会只在家的闲着,柴米油盐酱醋茶,一起张罗着,温馨舒适,却是再好不过了。

    在初秋温暖的阳光下,一路笑声不断,小两口心情舒畅之际,还会来几段山歌。

    小白牛也跟着不断扇动耳朵,哞哞直叫唤,脚步都轻快不少。

    它也是很开心的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补锅的来啰,富贵叔,补锅的来了,去补锅走。”

    这时才吃过晌午饭不久,陈凌刚扛了两袋子小麦出来,准备晾晒一下磨面的,家里面缸只剩了个底,不够吃两天的了。

    “这就来。”

    听到外面陈玉强在喊,就应了一声,提上家里的煮锅、炒锅还有水壶就往外走。

    柴火煮饭烧水,锅底容易生垢,做饭熟的慢,就要用铲子铲掉,时间久了,锅底越来越薄,难免有损坏,有漏口的,有断了的,有裂纹的。

    老百姓节俭,锅啊壶啊的,都不怎么换新的,大多时候坏的也就是锅底,坏了就补,补完不影响使用,能用个十来年都不是问题。

    以前陈凌父亲还在的时候,家里的蒸锅比他年纪都大。

    听说那口蒸锅最多的时候有过十几个洞,有次父母吵架还给摔坏了,就两口旧锅并成一口补,这样过来的。

    不过这两年补锅匠来得少了,都是逢集的时候,会在集上支起摊子。以前每隔两三个月就会来村里吆喝的,一头挑着风箱,一头挑着炉炭工具,走村串户,那段时间是比较吃香的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