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tice: Undefined index: articleid in D:\wwwroot\m.hdxinghua.com\web\html.php on line 20

Notice: Undefined index: articleid in D:\wwwroot\m.hdxinghua.com\web\html.php on line 21

Notice: Undefined index: siteid in D:\wwwroot\m.hdxinghua.com\web\html.php on line 22

Notice: Undefined index: sortid in D:\wwwroot\m.hdxinghua.com\web\html.php on line 24

Notice: Undefined index: articlename in D:\wwwroot\m.hdxinghua.com\web\html.php on line 25

Notice: Undefined index: author in D:\wwwroot\m.hdxinghua.com\web\html.php on line 27

Notice: Undefined index: in D:\wwwroot\m.hdxinghua.com\web\html.php on line 29
第三百四十二章 东宫讲师_()全文无弹窗在线阅读-读书族小说网
_第三百四十二章 东宫讲师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三百四十二章 东宫讲师 (第3/5页)

问,而金铉却作揖回礼道:

    “下官是外臣,在内外廷中,只有万岁和几位殿下才能乘坐车舆。”

    “那齐王叔也能吗?”朱慈燃来了兴趣,金铉也很耐心的解释道:

    “齐王殿下是万岁至亲,又是亲王,不仅能在外廷之中乘坐马车,还能乘坐象辂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啊……”朱慈燃点了点头,然后就趴在车窗和金铉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先生,内城好玩吗?”

    “内城之中,生活的大多是京城之中的权贵和富商,以及各级官员,少了些民间的烟火气……”

    “那我们能去外三城吗?”

    “外三城鱼龙混杂,殿下尚年幼,等殿下大一些的时候,下官再带殿下去。”

    “那我什么时候能去京城外?”

    “需要殿下再大一些……”

    “多大才能去京城之外?”

    “等殿下束发(十五)的时候,下官再带殿下去……”

    “先生会像其他先生一样被换走吗?”

    “这要看万岁……”

    师徒二人往来交谈,很快马车就抵达了东华门,而东华门这边,已经有十余名锦衣卫和百余名宛平营的士卒等待了。

    金铉刚刚带着朱慈燃走出东华门,锦衣卫中的百户便上前递出了齐王府的令牌,而金铉接过之余,对方也道:

    “受李指挥同知指令,我等前来拱卫殿下。”

    “多谢……”金铉闻言将令牌递回,随后在这百余人的拱卫营,带着朱慈燃在内城之中游逛了起来。

    虽说历朝历代中盘剥百姓的朝廷不在少数,但是明代中后期的统治者却进行了很好的革新。

    到了天启年间,朱由检上疏取消辽饷,免除数种杂项后,实际上许多百姓的生活还是比较滋润的。

    这时的百姓也要为国家的事务进行义务服役,但是按照朱由检制定的政策,即便是服徭役,那官府也得支付每日五文的薪金。

    银钱并不多,但最少不至于让服徭役的百姓白干。

    同时、这样的规定也让许多不敢违纪的官员,减少了让百姓参与徭役的几率。

    因此、即便是内城,但实际上还是可以看到许多来内城闲逛的百姓。

    更有许多百姓,虽然穿着不行,但依旧在内城购置了房屋。

    过往来人中,许多人都好奇的看向朱慈燃的车队,金铉等人也并没有呵斥。

    晚明的社会风气逐渐开放,没有了明初那么多规矩,私下偷偷穿官服,赐服,以及买头盔的人络绎不绝。

    北京的商业交易在万历时期称不上大明前五,但随着御马监皇店、以及天津船厂的各种机构崛起,新增的就业岗位让京城增加了大量的人口。

    “殿下、您知道京城有多少百姓吗?”

    金铉在行走间,对马车上的朱慈燃询问,而朱慈燃闻言愣了愣,挠了挠头苦恼道:“娘亲说过,但我忘了。”

    “至今岁,一共有一百二十七万余人……”金铉教导着,并提醒道:

    “这一百余万人中,有八十余万住在京城四城之外,而能住在京城内的,只有不到五十万人。”

    “五十万人中,南城有近二十万百姓,东西各十万,而内城十万有余。”

    “内城的这十万人,实际上已经是大明最富硕的百姓了……”

    金铉说着,而朱慈燃也看了看街道四周。

    有余京城周边增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,因此京城的商业也发达了起来,甚至有超过南京城的迹象。

    在内城街道两侧,许多人推着挑货的商贩行走于街头巷尾,朱慈燃看着一名卖油郎,指着他说道:“先生、这人挑的是什么?”

    “传他过来……”金铉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