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兄朱由校_第八十六章 一团乱局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八十六章 一团乱局 (第3/5页)

经常会弹劾他,但最起码这个小老头是站在朝廷的角度考虑事情。

    他空谈是有一定认知前提的,不会像崇祯朝前期的东林党一样,只会嘴炮,其他什么都不会。

    “反正朱童蒙是定下来了对吧?”朱由检在心里想了一会儿东林党的问题后,反问起了内宦。

    内宦点了点头道:“中书舍人朱童蒙已经确定要巡视辽东了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问题不大了。”朱由检放下了心。

    朱童蒙这人虽然是齐党,但处于是齐党之中能干事情的那种人。

    历史上朱童蒙入辽回京后,对于熊廷弼没有诋毁,估计是为了回报当初熊廷弼没有诋毁周永春的恩情。

    不过……

    “这方从哲居然也是浙党……”朱由检只觉得头疼了。

    他一开始以为方从哲无党无派,却不想这家伙只是表面上无党派,实际上属于浙党。

    好在移宫案没有被这家伙抢到什么大功,不然估计朱由检现在想死的心都有了。

    “得先把浙党搞死……”他心里盘算着。

    浙党在万历、泰昌、天启年间的范围极广,在联合了苏州昆党、凤阳宣党的环境下,苏、扬、南京、浙江、福建北部都属于他们的范围。

    这地方聚集了明朝四分之一的人口,三分之一的田赋,三分之一的杂项、商税。

    搞死了浙党,哪怕东林党之中有人要向苏南扩张,但只要朱由检速度够快,一定就能从这里面扯下一块rou。

    这块rou足够大明朝延续三十年了……

    这么想着、朱由检脑中不停地盘算着要怎么把浙党搬倒。

    想来想去、他还是把问题放到了三年后的京察上。

    “如果京察由报复心极强的高攀龙来负责,恐怕浙党非死即伤。”

    他分析了一下东林党各个领袖的性格,按照杨涟的性格,必然是不适合做京察首官的。

    杨涟肯定会保护下浙党中的能臣干吏,这并不符合朱由检的想法。

    相反、报复心极强的嘴炮高攀龙,在万历年间的几次京察,把浙党搞的死去活来,这才是朱由检需要的人。

    不过京察还有三年,这三年时间,或许他能想想可以从什么方面入手。

    江南之地,田赋、杂项、商税、纺织、盐税、矿税、茶税、酒税、契税、关税等各种东西,朱由检不可能一口吃下。

    要吃就要挑最大、最合理,并且不会让浙党记恨上他的东西吃。

    田赋不行、东林党背后的大部分官员支持者都是乡绅,哪怕拿到了田赋,到时候东林党必然要求要减田赋。

    江南田赋主要在南直隶,南直隶占据了大明田赋的五分之一,浙江占据十分之一。

    田赋能榨取的钱粮已经很少了,而且为百官所看重。

    哪怕田赋减了一厘,总体也就少了百万石左右,换成银子不过五十万两。

    杂项必然是不能到手的,那玩意要是想常收,就必须派军南下。

    纺织和商税利益很大,但自己没有经历去经营,盐税、矿税多被勋贵和士绅所掌握。

    关税要动的话,没有必要在江南,完全可以控制小琉球,用水师布防的同时做生意。

    这个时代的东西方海贸也没有那么夸张,每年来往货物不过两三百万两银子。

    即便十税一、也顶多收到二三十万两银子罢了。

    所以、朱由检的目标,就只剩下了茶税、契税、酒税!

    想到茶税,朱由检脑中就出现了江南那蛋疼的茶税收入。

    明朝国初在南直隶严禁私茶,所以南直隶的茶税收入有六十余万两。

    但是之后随着基层官员的人口统计不行,还有茶引和茶课的收缴不力,因此南直隶和浙江的茶税低的令人发指。

    按照人口来说、眼下南直隶和浙江纳茶税不过几千两银子,连明初都比不过,可人口却增长了三倍不止。

    要是严格按照明初的征税来进行税收征税,即便去了贡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