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五百八十一章 历史:再踹下去老子屁股上都是鞋印了 (第5/5页)
种。 就是..... 胰岛素蛋白。 再往后...也就是第二个被测序的trna,就要晚到64年了...... 不过也正因如此。 基础的dna测序定位在眼下这个时期属于无人能做到、但从上帝视角来看其实技术并不存在明显壁垒的情况。 另外根据10.13271/b.013.001201这篇论文不难看出。 水稻花粉致死基因只需要测定11个乳糖抑制因子结合位点的碱基就行了。 这和7年后噬菌体λdna的结合末端测序,实质上属于同档位的技术要求——其实还要更低一些。 也就是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,去测定每个碱基反应中存在的片段的大小。 接着通过单碱基分辨率分离出dna片段,将每个碱基一条标记的凝胶放置在x射线胶片上。 如此一来。 胶片便会产生一个梯形图像。 最后从中即可读取该片段的序列,按照大小上升四条标记,推测碱基的顺序。 这项技术即便是目前国内的科技水平,依旧也能轻松达标。 诚然。 这种分析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。 半年、十个月、一年甚至两年都有可能——当年胰岛素蛋白的测序时间就超过了一年。 但别忘了。 水稻一代二代的培育也需要最少两年的时间,也就是说二者其实是不冲突的。 很可能二代水稻培育出来,这边的测序定位也就完成了。 更关键的是。 一旦兔子们尝到了dna测序带来的甜头。 那么...... pcr技术,还会远吗? 要知道。 这可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最基础和最常规的实验方法,甚至没有之一! 一如里番被分成蒂法出现前和蒂法出现一样,基因测序的分割点便是pcr技术。 不夸张的说。 它的出现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潮,划开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后时代,为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检测带来极大便利。 在徐云穿越的后世,pcr技术出现过三次迭代。 一代pcr出现了罗氏和abi...也就是赛默飞两大巨头。 二代荧光定量pcr伯乐异军突起,三巨头鼎立。 三代数字pcr伯乐独领风sao。 如今国内虽然有着xa天隆、hz博日、力康等众多国内厂商在奋起直追,但差距依旧明显。 例如pcr用的一个几微升的管材大多需要进口,酶切才会用国产管。 在2023年的时代背景下。 已经有一些国外厂商在做试探性的卡脖子举动了,保不齐啥时候就会给你个限制。 因此眼下难得有这么个机会..... 你说徐云怎么会放过它呢? 况且抛开国产进口的问题不谈,这可是个百亿美刀级别的市场呢...... 而就在徐云再次对着历史的屁股使劲儿输出的同时。 基地内的化工中心。 刚调制完一桶本土驴顶浆分泌液的刘有成,正一脸懵逼的看着面前的几道配方: “姜汁可乐....这特么是啥玩意儿?” ......... 注: 求助一个问题,七月有个十几年没见的同学从国外回来,我打算请他在家吃烤rou,所以重金买了一份m9 ,一斤700块钱那种(所以最近码字很勤奋,贵死人了)。 牛rou的纹理啥的都很好,但是我自己试烤的时候会冒出很多血水导致口感很奇怪,在日料店吃的时候比这品质差的都没这样,有老司机知道啥情况吗?用的是电烤盘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