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之银狐_第四十四章 顾命三大臣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四十四章 顾命三大臣 (第3/4页)

  赵云带几千人或者一两万人打小规模战役可能是一把好手,但能否承担起关中十万人以上规模的军事主将,必然是一件有待商榷的事情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沈晨摇摇头道:“子龙叔并没有统领十余万大军的经验,我恐他在与曹军对垒中有些疏忽之处,影响整个战局。因而为稳妥起见,臣以为必须还是要有一名经验丰富的将领在关中。”

    “那河南怎么办?”

    刘备问。

    沈晨目光看向诸葛亮,笑道:“陛下,丞相用兵之能不在我之下,又何必舍近求远呢?”

    “丞相?”

    刘备扭过头,他倒不是怀疑诸葛亮的军事才能,毕竟南中之战诸葛亮已经证明了自己,在几乎没什么损失的情况下,把南中轻易平定,可谓是智将无双。

    主要是现在的南方不像历史上刘备集团只拥有益州一州之地,而是拥有整个淮河以南,加上关中和西北凉州。

    如此大的地盘几乎已经是曹魏的两倍有余。

    即便多是地广人稀的山区以及少数民族栖息地,但地盘越大,就意味着处理的政务将呈几何上升。

    现在刘备病倒,等他一死,刘禅哪怕刚刚继承大位,也是没有能力处理政务。

    因此到时候整个南方的政事都要系诸葛亮于一身。

    甚至不仅是政务。

    他们处于北伐的关键档口,粮草、军械、物资,都要诸葛亮筹集运送到前线。

    如果诸葛亮走了的话,国家政务显然就无人打理。到时候即便诸葛亮在前线取得战果,后方恐怕也是一团乱麻。

    刘备听到沈晨举荐诸葛亮,犹豫道:“可是如今国家大事皆系孔明一身,若他出征的话”

    沈晨说道:“陛下,国家的政务确实繁琐,但三位副相以及三省台部那么多官吏便足以处置,唯独这军机大事,必须要有主谋之人方能不会有损伤。”

    “嗯。”

    刘备觉得很有道理,希翼的目光看向诸葛亮道:“孔明,若我死,河南就交给你了。”

    “臣遵命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没有拒绝,最终应下了这个请求。

    因为沈晨说的是对的。

    大规模军团作战不是几千几万人的打仗,事关国运,就必须要谨慎。

    赵云终究是没有这方面的领兵经验,万一出现纰漏就可能造成北伐彻底失败,所以还是他亲自出马最为稳妥。

    当下刘备也没有犹豫,将如今的大汉兵权一分为三,分别由沈晨、诸葛亮和关羽执掌。

    同时让三人为顾命大臣掌管国家大事,以诸葛亮为主,沈晨关羽则分别可以管理凉州、汉中、关中、淮南、扬州等地的官员任命以及地方政务。

    这样整个大汉几乎是一分为三,权力也都为三人控制。

    但刘备却并没有害怕他们会叛乱割据,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本就是一介草民出身,能够拥有今日,全都依赖三人鼎立相助。

    如果他们早有异心,自己也不可能有现在偌大的南方。

    因此他对他们充满了信任。

    之后四人又聊了一会儿,刘备精力很快就变得越来越差,慢慢地竟又疲倦地睡下。

    他们不敢打扰,只能先退回到殿外。

    众人见他们出来,便簇拥着过去,吴皇后甘夫人糜夫人等人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