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四百一十章 靖海军演武! (第3/5页)
br> 在机器的轰鸣声中,老朱只见一根根木头被锯成木板,木板又被锯成木条,然后木条又被飞速转动的齿轮裁剪成各种各样的形状。 在见证了这一奇迹后,老朱对于接下来要看的织机已经没有任何怀疑了。 秦逵也看得目瞪口呆,以往锯开一根木头,需要两个工匠拉大锯拉上几天时间,才能锯出一块木板。 然而,在朱允熥这里,一块木板的诞生速度只是几个呼吸的时间…… 单说这一项,就已经节省了大量的匠人成本和时间成本! 秦逵又看了一会儿,见到木板木条被裁成同样大小的尺寸后,又被推进一个车床里冲出榫卯的孔洞。 秦逵见到这一幕,对于朱允熥的佩服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。 难怪皇太孙敢跟整个苏州城的作坊主叫板,就照他这个生产织机的速度,估计不出十年,全大明家家户户都能买得起织机了! 要是大明每一户百姓家里都有一台织机,那该是何等兴盛之场面? 秦逵想到这里,激动得身体都微微颤抖。 这不就是孔圣人所说的盛世吗? 大明将开创亘古未有之盛世! 其他大臣在见识到织机制造车间的生产效率后也是一阵激动。 虽说现在加工的只是一堆零件,但一台成品的织机就摆在门口,任谁都知道这些零件就是用来生产织机的! 再加上很多人家里就有织机,更有不少寒门出身的人,从小就靠着母亲织布,这才供得起自己读书。 因此,一看到渐渐成型的零件,很多人感动得热泪盈眶。 “这是夹布棍!” “这是打纬刀,那个是线棕杆、绞棒……” “当年寡母就是靠着一架织机,这才供得起下官读书考取功名。” “现在寡母早已不在,唯有织机……呜呜呜……” “下官也是,全靠母亲一张织机供养,才有下官的今天,呜呜呜……” “下官记得夹布棍最容易坏,每次坏了都得去村头找田木匠给做新的……” “然而你看人家打造的夹布棍,外边竟然还包了一层铁皮,一看就结实耐用!” 别看这些官员说得凄惨,实际上在古代能有个织机,已经算得上小中产了,可以持续地自给自足。 普通百姓家想要置办一张织机,少说也要攒上几年前,还得是风调雨顺,家里没灾没病的情况下。 然而,朱允熥在攻克了蒸汽机,又搞出各种各样的车床,点出了工业冶炼后,生产这种木质结构的织机就跟玩一样。 事实上,这种织机朱允熥压根就看不上。 如果不是苏州那些作坊主步步紧逼,非得跟他搞事情,他也不愿意搞出一条专门生产织机的生产线。 这东西只适合小农经济社会的男耕女织,跟他要搞得工业化大生产完全不是一个路子。 不过这样过渡一下也好,起码稳定了就业,缓解了江南剩余劳动力的问题。 朱允熥带着他们参观了织机作坊生产线,就带着他们去了一家小型纺织厂,让他们见识新型织机的生产效率。 实话说,朱允熥对织机的改进没多少,只是在关键零件上换成了铁制品,又增加了点滑轮、轴承之类的东西做辅助,能节省织工的一部分力气而已。 但即使这种程度的改进,也大大提高了织机的生产效率,可以让一个熟练的织工,从容地在三天内织出一匹丝绸来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