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七百四十六章 占便宜 (第3/4页)
,就更别提签证和怎么凑齐外汇当资本了。 即便出去了,即便手握重金。 难道只身一人身在异国他乡,就能肆无忌惮的参与盛宴,在股市房市里旁若无人的捞金? 日本可是有合法暴力组织的国家,此时的雅库扎还未到衰退的时候,黑色经济同样在繁盛之时。 没点人脉没点势力护身,就这么带着钱去日本,这不成了大老远给人家送上门的外卖了吗? 但要是有了去东京为坛宫开分店的差事,对于宁卫民来说,情况就大大不一样了。 那等于是他拥有了一个跨国企业的商业资源相助。 同时还有个公派的身份护体,有国家在为自己撑腰啊。 真在日本遇到点什么事儿,宁卫民不但会得到皮尔卡顿日本公司的帮助,而且也是能找大使馆帮忙的。 他这样的外国人,身在日本,别说捞偏门的不会招惹,就是日本政府也会有所顾忌。 这不就等于有了金光护体了吗? 更何况,宁卫民就是白白给别人干,怎么算他都不吃亏啊。 他如果不是皮尔卡顿的高管,就没可能吃下上万幅白菜价的近代名家字画,不可能捞着服装尾货的生意,也不可能有从工艺品上发财的条件。 他要是不开办坛宫饭庄,就没可能得到料器生财的机会,更不会借着给坛宫采办的机会,买到那么多紫檀家具和国家对私人禁售的精品官窑瓷器。 他要是没有策划那么多具有社会轰动效应的文化活动,就不可能走通糖业烟酒公司黄新源黄经理的门路。 那他和张士慧的烟酒店也就少了一大块的收入。 他要是没把斋宫和坛宫办好,没和天坛园长相处如此融洽的条件。 孙五福又怎么替他收旧货呢? 而这些如果都没有,他也就不可能具备相应的财力收回马家花园了。 像宁卫民这么给人打工,替旁人做嫁衣。 难道不比空有个老板的名头,却得天天东跑西颠的当个小倒爷,或者从国库券上挤点油水有出息多了? 说白了,宁卫民这身上的差事,就跟三十年代在沪海租界的工部局担任华董,五十年代在港城担任四大探长一样。 就是倒给人家钱,行贿买这样差事,都划算的很啊! 更何况如今宁卫民的志向也不一样了,评判得失的标准就更得多角度了。 因为对于胸怀大志,想要做大事的人来说。 在工作中学到的东西,获取的经验才是最重要的。 宁卫民无疑要创办自己的业的。 但现实生活里想把企业做大做强,做到世界知名,可不是想办法赚第一桶金,靠先发制人抢占行业领先地位,再抱一条官面上的大粗腿,就能做到的事儿。 哪儿有那么简单啊? 历史上,胡雪岩不就因为是官商才破产的嘛。 连京城首富马家都吃了做官商的亏,搭进去好几十万两的白银收不回来。 官商,那是双刃剑,发迹发得快,死也死得快。 再打个比方,要想把中餐推广到世界上,让其获得世界饮食行业的承认,得到与之匹配的应有的地位。 这是随便一个人,开了金手指,就能办到的事儿吗? 没点真本事,难啊! 可这本事怎么来啊? 那就得练啊! 宁卫民给皮尔卡顿打工,给坛宫饭庄张罗,就等于拿别人的钱和资源给自己练手。 这让他在根本不可能靠自己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